周恩來草擬的對日軍進攻華南初步分析和建議 申冉 攝毛澤東被委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證書,中共登上抗戰政治舞臺。 申冉 攝
  中新網南京7月8日電 (記者 申冉)“平津危急!華北危急!中華民族危急!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,才是我們的出路!”1937年7月8日,在“七七事變”發生後的第二天,中國共產黨即向全國發出緊急通電,為全國民眾共赴國難發出最強音。
  77年後的8日,位於南京中山東路上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(下文簡稱二檔館)展覽大廳內,圍繞這一歷史事件的大量珍貴照片、文字、史料原件按時間順序展出,這些自南京國民政府遺留下的真實檔案,讓觀者穿越時光隧道,重審歷史,汲取教訓:
  1937年7月7日,日軍以士兵“失蹤”需要搜查北平宛平城為藉口,公然在盧溝橋附近發動了震驚中外的“七七事變”,又稱“盧溝橋事變”。
  1937年7月8日,“七七事變”翌日,中共即發出全國民眾共赴國難的最強音,“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,才是我們的出路”。
  1937年7月17日,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發佈《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》:“如果戰端一開,那就是地無分南北、年無分老幼,無論任何人,皆有守土抗戰之責,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。”
  1937年8月1日,蔣介石在南京講話:“我全國上下,無論男女老幼,官長士兵和全體民眾,都要抱定犧牲決心,同仇敵愾,抗戰到底……”
  館內珍藏的系列舊照片和領導人親筆文書,真實展現了當時全國民眾面對抗日戰爭的緊迫和嚴峻。
  “從某種意義上說,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應該定義為七七事變。”中國曆史第二檔案館館長、民國史研究專家馬振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首先釐清了“七七事變”對於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意義:“該事件之後,中國大地出現了全國性的、不分黨派、不分民族、不分地域性質的對日侵略抵抗,無論正面戰場、敵後戰場、還是政治經濟文化策略都全面抗戰化。這是全民抗戰的序幕,是第一次被侵略國民眾奮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標誌。”
  至今,“七七事變”已經過去77年,作為一名歷史研究者,馬振犢在採訪中感嘆:“歷史總是不斷地重演著驚人相似的‘劇情’,但是後人卻極少能夠從歷史中吸取教訓。”
  在館內所藏的國民政府戰略地圖前,馬振犢解析,“‘七七事變’前已經占領了中國東三省的日本侵略軍,竟以‘占領部隊軍人失蹤’為由挑起事端,日本右翼分子將這次事變描繪成偶發事件,但這樣的‘偶發’又與1928年的‘皇姑屯事件’和1934年的‘日本駐南京副領事藏本突然失蹤事件’何其相似?日本好戰分子製造假象、藉機生事、大做文章、倒打一耙的做派可謂如出一轍。”
  “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,日本本屆政府的種種行徑又與當年何其相似。”馬振犢警示,“首相安倍晉三不顧亞洲各國和日本國內民眾的大量反對之聲,全力推動日本集體自衛權的解禁,絲毫不加掩飾地對歷史進行否定,以及對未來日本發展軍備的瘋狂追求,已經表現出日本政府某種向軍國主義化發展的趨勢;而在細節上,近幾個月以來,日本自衛隊飛機針對中國空軍進行的種種異常接近行為,也讓人不得不聯想到當年日本軍國政府藉機生事、挑起事端的‘習慣動作’。”
  “曾經深受侵略之痛苦的中國民眾和亞洲各國民眾,對於軍國主義的野心和意圖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強有力的對策,否則就會再次陷入戰爭的局面。”馬振犢在採訪最後疾呼,“今日的中國已經不是當日的中國,任何人想要動中國都要仔細考慮後果和影響;我們也相信,今天的世界格局,支持和平的國家和民眾還是占了大多數。”(完)  (原標題:南京二檔館展出珍貴檔案 再現七七事變前後聯合抗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txshq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